回复 据“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3年5月7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洪峤执行死刑。检察机关依法派员临场监督。2022年6月27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判处洪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洪峤上诉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认为,第一审判决、第二审裁定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法核准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第一审对洪峤判处死刑的刑事裁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前,依法安排洪峤会见了近亲属,充分保障了被执行罪犯的合法权利。
回复 中国人起名主要有几个原则,一个是有内涵,看完以后能让对方觉得眼前一亮。我身边有叫“九思”的,出自《论语》,“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作为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情,包含了一个人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孔子的“九思”,被后人看作是一个君子道德修养的标准和规范。
回复 在北宋文坛,最显赫的莫不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了,“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苏轼响应出名要趁早的号召,20出头便和弟弟一起参加科举,兄弟俩双双进士及第,四川眉山苏家一时风光无双。苏轼少年成名嘉佑二年(1056年)虚数21的苏轼与19岁的苏辙同时上榜。苏轼因深受主考官欧阳修的喜欢推崇而名动京城,欧阳修评价苏轼:“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名声大噪,但凡他有新文章出炉,必定传遍京城。嘉佑四年,苏轼母亲去世,苏轼兄弟二人回家守丧三年,三年期满后回京。